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大陸發生了深刻而廣泛的變化———整個社會從相對質樸而充滿激情與理想主義的80年代,瞬間跌落進入到一個全新的、世俗主義與商業流行文化為主導的新時期。時代的精英充分地利用著80年代思想啟蒙中獲得的先知先覺,大膽而迅速地在最新一輪的游戲規則制訂中圈占著自己的領地與資源;社會大眾則在整體上走向了現實的內斂與消沉。不過社會本身確實是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了,WTO、全球化、知識經濟、海歸派、民族主義、自由主義、克隆人、國有企業改制、反腐敗等這些正面或讓人帶點負面聯想的字眼成為了這個時期新聞熱點中的主題詞。而在這色彩斑斕的背景下,一些真正新鮮的事物也正按著自身的規律迅速地潛滋暗長著!中國民間偵探(調查)業的產生與興起似乎就是這其中不是顯得最重要,但卻特別引人注意的一個新事物!電視劇福爾摩斯、波洛的熱播;報刊欄里含含糊糊許諾提供高效、保密的民事調查廣告;各省市電視臺有關打假新聞里的隱晦稱號,的士司機眼中不茍言笑、只要求跟上前邊車輛的黑衣男子……其實都有一個可能———偵探正在行動!進入新千年以來,隨著中國進入WTO,加入全球大循環已經成為現實,國外以知識產權保護為主的偵探類機構大舉向國內進軍,再加上因“查婚外戀”等現象經媒體炒作后一再升溫,中國民間偵探業也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生活中的一個熱點,關心探討此類問題的人越來越多。一段時間以來,對于這個新興而又帶點傳奇性的新事物、新行當,眾多敏感性強的報刊雜志更是一馬當先,已經從這樣那樣的角度進行了一些初步的介紹與報道,在法理上、社會背景上試圖進行較嚴肅探討的文章也屢見不鮮。此
外,一些從某個角度對中國民間偵探業進行介紹與較深入探討的書籍也開始出現。不過能從整體上對這個行業的全貌進行介紹,并站在現有司法體制、社會環境背景的高度,對其產生的必然性、發展前景做出具有深度性發掘的書迄今卻尚未見到,而且在現有的相關報道性文章中,對“偵探”與“偵探事務所”的工作方式、運作特點也鮮有一手、現場的描寫,而更多依賴于對某些“偵探”的訪談或來自其他渠道的一些支離破碎的信息。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則由于這個行業本身確實是一個新興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行業本身很多東西并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說法或做法,也就更談不上被業內人員所普遍遵守。第二,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該行業的資深人士都不太愿意把一些過于內幕性和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交給媒體或研究人員,因此外界甚至包括司法界業內很多人對此行業的認識也就只能是一葉障目,很難得其要領了。最后一個但并不是最不重要的一點:迄今為止,撰寫此類題材的作者大多為新聞記者或編輯出身,他們本身一般并不具備這一類工作的專業知識與一線工作經驗,而這一行本身的從業人員要么囿于自身工作范圍之限,無力從宏觀上、從行業整體上來把握這類論題;要么因為自身職務與所處位置的限制,不方便在這類敏感的問題上作較多表述。以上這幾點,恰恰為本書作者切入這一領域提供了空間。筆者作為一名前反貪局檢察官,有過較正規的“調查”與法律的培訓與實操經驗;離職后當過策劃人,對企業的運作機制、戰略診斷有一定的認識;此后再投身于民間偵探業,斷斷續續地在此行業摸爬滾打了好幾年,自己有過一些成功的案例。在這些年里,筆者一直沒有間斷過對這一行業的思考———在專案操作中,一直注意收集整理自己與其他同行的成功與失敗的典型案例,并總結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專案操作技巧心得;在偵探(調查)公司的經營管理方面,也一直關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觀察歸納了偵探(調查)公司在經營管理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并從自己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解決的建議與思路。最后,作為一個真正關心此行業整體發展前景的業內人士,筆者力圖站在整個行業發展的高度,從國家宏觀戰略格局、司法體制、歷史文化傳統、社會環境等對這一行業的影響,從國外同行業發展歷程中可以得到的經驗教訓、本行業目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國家職能部門對本行業進行宏觀調控管理中可以參考的意見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建議。我相信,本書不但能夠滿足社會上一般民眾對這一新生而又帶點神秘的行業的求知需求———打假究竟是怎么打的?婚外戀與訴前證據調查究竟是怎么著手的?商業情報是怎么收集的?而且對已經或將要投身這一行業的人士而言,書中諸多來自一線的實戰技巧及以眾多知名公司成功案例為模本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也將使大家從專業技巧、素質培訓以及偵探(調查)公司的經營管理之道、行業整體前景等各個方面獲得啟迪,觸動思考。此外,對于關注中國民間偵探業發展與現狀的法律學術界、直接從事相關犯罪案件調查的公安、工商、技監等執法部門的工作人員,以及同樣需要進行調查取證的律師及其他法律工作者,本書也會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最后,若此書能為本行業與社會之間加強了解、形成一種較良性的互動關系起到一點微薄的作用,則筆者將欣慰之至。
- 上一篇:第一節 什么是私人偵探
- 下一篇:私家偵探不必開出殘花結出秕粒